老炮儿,时代文化符号消散的一声叹息

更新时间:2023-02-15 02:12:23
老炮儿,时代文化符号消散的一声叹息

  在今年的国产电影当中,《老炮儿》是值得观众废上几句口舌去表达观影感受的作品。不过,它的价值也仅仅值得上几句口舌而已。这样说的意思是,《老炮儿》归根到底只是一部具有人文气息的商业片,电影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对于探究现代都市文化与传统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也不在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方面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因而不具备过多探讨的价值和意义。这部作品本身不过是通过一开始就让主人公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方式,通过悲情渲染塑造出的一个迟暮英雄的形象,而影片中对于社会道德伦理的模糊与消散,似乎并不太关心。这部作品主打苦情牌,利用各种道德上的闪光点来对主人公进行形象上的拔高,再利用新、老及强、弱势力的碰撞绑架观众的情绪,再辅之以北京特色地域文化包装,也可以算是满足了大多数观众审美上的新鲜感。

  在影片中,老炮儿作为一种方言词汇,本身就和胡同一样,是一种北京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再看号称“老炮儿”的这帮人,他们也可以被看作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生物符号。在他们的身上,存在这鲜明的地方烙印和时代特征。比如说,代表人物六哥,有北京老胡同里旧邻里之间古道热肠的老北京人的影子,同时也有由于时代原因所造成的京城特色历史群体——顽主的影子,同时也是旧时代比较传统的伦理道德(主人公口中的规矩、理)捍卫者的影子。他们的玩世不恭,他们的江湖义气,他们的处世准则,就像那些狭长幽暗的胡同一样,成为一种具备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所具备的地域特色(皇城、首都)和时代特色(顽主),又具备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特质。这也意味这影片的第一步,主人公的选取是成功的。< ……此处隐藏864个字……过是社会演变或者文化更迭当中的一个生物个体的具体体现。六哥的消亡,也不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的一种符号和代表。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导致了加剧了我们现代人在多种文化之中的交流和碰撞。六哥是一个一直有自己所坚持的人生哲学,且与新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及个体哲学存在脱节与隔阂的一个符号。

  这样的符号的消散应该归属于社会整体不断自我进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就像清军入关,就会有大量的汉族男子被剃发一样,就像蒙古王僧格林沁的铁骑视死如归地奔向入侵者的洋枪洋炮一样。时代在变更,就会有多种旧事物被自然淘汰。六哥的死亡也逃不出这样的范畴。当他们壮年的时候,也曾是各种陈规陋习的反叛者和挑衅者,茬架、嗅蜜、逃学、挑战各种权威、和家人决裂、为了义气杀人等等。他们年轻时候的举动也必定招到了来自于家长、师尊等所谓顽固视力的白眼和阻挠。就像老炮儿们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的行事规矩和处世原则一样。所以,老炮儿六哥的愤慨,充其量是处于弱势的陈旧势力对于新生势力的垂死的反抗,以及拼命自抬身价以改变自己日渐处于的无力状态和逐渐丧失的自尊。在这个角度来看,六哥只是一个完成某种社会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环节,六哥的消亡也不过是类似于这个进程中微乎其微的一件事。

  所以,统观全片,《老炮儿》所带给观众的不过只是审美上的另类体验,发自情感深处的对于英雄迟暮的一声叹息。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等等。这声叹息,或许送给导演管虎印象当中的那些风光一时的老炮儿们,或许送给养育和成就了这些老炮儿的匆匆那年和当时年明月,或许送给的只是一些时光的碎片,模糊的记忆。但仅仅只有一声叹息而已。

《老炮儿,时代文化符号消散的一声叹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