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08 16:26:46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1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课文图文并貌地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一开课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走进梅花,欣赏梅花的意境,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梅花图,并问孩子“梅花美不美?”让孩子说说看到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一朵梅花就这么美,那满山都开满了梅花这山真不知要美成什么样呢!”让我们赶快乘上小火车去梅花山看看吧!意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开头的导入很成功,可后面的两个小插曲却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

【现象描述1】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我在和孩子们学习理解“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时,我让一对同桌的小朋友上台做出“挨”的动作,想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理解“挨”的意思。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有一个孩子看见两个小朋友紧紧挨在一起,叫了一声“哦,他们结婚喽!”于是课堂里一片哄笑声。教者连忙解释:“这两朵是花,又不是人。”可孩子们仍然处于兴奋期,对教者的解说不与理睬。

……此处隐藏13169个字……看到的是什么?孩子们告诉我从图中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梅花,还有很多的人。看来,孩子们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充分利用挂图这生动的教学资源,穿插于语言感知与朗读训练中。图的展示,让孩子们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与人的多,增加了视觉的美感。

二、紧扣词句,感悟课文的意境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细节的。比如文中表现梅花开得早,它用了这样的句子: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我让孩子们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梅花的什么,接着,一起找出有关的词,通过读思关键词句,加深感悟。再如写盛开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样的词句,我先让孩子理解什么叫“挨”,再加以想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怎样一种情景,接着让孩子们结合看图、表演,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后面的教学同上,如抓住理解“涌动、人流”体会人的多,抓住理解“欢乐的海洋”感受人们的热情,等等。通过抓词句,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加深感悟,同时也在无形中学会了学习。

三、充分朗读,培养孩子的语感

在看图、抓词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读,孩子们对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读的形式多样,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比如,拎出重点词句时,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以加深理解;比如,边看图边朗读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的多、人们的热情,辅助理解;比如,说话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以仿之说话,等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干枯的,是没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读,孩子们不仅爱读,同时也读得有效,培养了孩子的语感。

总之,对智障孩子阅读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实践。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