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读后感集锦15篇

更新时间:2023-05-01 10:48:53
《詹天佑》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詹天佑》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詹天佑》读后感1

上一周,我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后,觉得百感交集。

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他是中国最早的一位铁路工程师,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到美国读书。在国外,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最终以突出成绩在耶鲁大学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回国后,詹天佑成功地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我认为,他很伟大。因为从南口往北,都是悬崖峭壁,面对着技术上的种种困难和帝国主义者的刁难和讥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并立刻行动。每一次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独立修建的第一条的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就是这句话,给了他和他的'工人们力量,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

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外国人那里,再加上清政府平庸无能,所以,詹天佑修建铁路的工具不全,让铁路的修建变得困难重重,帝国主义者还在不断给他制造麻烦。可詹天佑并没有退缩、放弃。开凿隧道时,詹天佑想出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最终,克服了所有困难,成功建成了京张铁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修建的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应该有的。 ……此处隐藏7658个字……这样的人,我们中国能有今天吗?所以,我一定要当个学习的好榜样!

《詹天佑》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敬佩。

詹天佑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也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一条铁路。

当詹天佑授任以后,帝国主义者确当成一个笑话,还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无论他们怎样嘲笑,詹天佑仍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还认真的工作。工作那是困难重重,他都一个一个的克服。他常常在塞外工作,那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有很大的危险,但这时对他不算什么,他决心要把这条铁路修好。他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他不怕困难,以身作则,和工人们同甘共苦。我很敬佩他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困难,以身作则的精神。最后在他的努力下,不满四年这条铁路就全部竣工了,这给当初嘲笑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有这件事我想到了吉鸿昌:

1931年,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总指挥时,曾被迫出国做了一次考察。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在街上,有人拦住他问:“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不相信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高大的军人了。“又一次,他去邮局寄东西,有人又问:”你是哪国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地图上已经消失了。“经过几次的嘲笑,他非常气愤:”侮辱我本人,我不在乎,可我是代表中国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呀!“下次出门时,他带了一个板子,上面写着五个大字:”我是中国人。“下面注着英文,他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詹天佑》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