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全书围绕人类面临的四项普遍约束:
1)东西不够;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赖;
4)相互协调
来展开。虽然讲的东西涉及面很广,也足够深,看的过程并不会因为内容过于死板而腻烦,反而会在每一个案例的剖析中觉得自己有所收获而雀跃不止。纵然是我这种小白,也经济学思维被刷新了三观。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事情,对或者错。但是那个“马粪争夺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判断一件事情不仅可以从它的正否两面去看,也可以从它的判决对社会所引起的深远影响来看。
故事大概是这样子的:以前马粪可以用来当燃料,一个雇主雇了一个农民去收集马路上的马粪,农民捡了一个下午,但是捡了太多一时半会运不走,于是他把马粪堆在马路的一边,自己回家去找辆拖车过来运走。在农民回去取拖车的时候,另一个人路过,看到马路上的那堆马粪,当时四下无人,无法确定马粪堆的主人是谁,于是他把马粪自己运走了。农民回来后发现马粪不在了肯定不干啦,于是起诉打官司。
关于这堆马粪的主人应该是谁,有两方意见:
一方觉得应该是归农民所有,因为是他收集起来的,他为此劳动过了;
另一方觉得马粪归马所有,但是马自己把它们舍弃了,所以马粪无主,应该是先到先得。最终法官判定 ……此处隐藏1013个字……先做心脏搭桥手术,有钱人的孩子可以先上好的学校,有钱人可以先买好地段的房子等等,在资源稀缺的状态下,根本做不到公平,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靠金钱来分配资源,再或靠权力来分配资源。这样看似不公平,但作者讲到,如果有钱人不比穷人享受更多的特权和优先待遇,那么谁还会努力成为有钱人呢?如果有钱人不能享受很多优先,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努力成为有钱人,奋发和创新就会逐渐绝迹。
从前火车是烧煤的,烧煤就会喷火星。有一辆火车经过一片亚麻地,农民将700吨亚麻堆在了铁道边自己的农田上,火车经过时喷出的火星将亚麻烧着了。这种情况下,诉诸法院后,如果法官判铁路公司赔偿,铁路公司就会想尽办法,防止火星烧着亚麻,比如,火车改道或者多买10亩铁道边上的土地;如果法官判铁路公司不赔偿或者赔偿很少的损失,那么农民就会想尽办法,让火星烧不着亚麻,比如将亚麻放置离铁道边比较远的地方等。
作者作为经济学家,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大家只要关心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在推动社会发展,每个人都这么想,就会形成那只看不见的手,均衡的调配资源。最大的慈善是商业,比如对于失学孩子的救助,直接发钱,或者让他们免费读书,恐怕未必是好办法,很多人拿到免费的救助资金,也不会去让孩子上学,反而用西方的奖学金制度更加有效,让学习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奖励,这看上去更是一种投资,而非行善,变相在鼓励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用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更持久的救助效果。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通过深厚的经济学基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从一个独特视角,告诉人们一些经济学方面的道理,提出一条经济学研究的路径,其中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确值得人们研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