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犯罪

更新时间:2023-02-23 07:57:51
新媒体与犯罪

  新媒体(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对犯罪的宣传报道有利有弊,应该辩证看待。在预防犯罪方面新媒体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新媒体对犯罪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视。包括为犯罪模仿提供了样本,促进“暴力文化”传播、引诱青少年犯罪等。防止犯罪传播应加强新媒体的监管,建立审查监督制度是当务之急。

  新媒体概述

  现代新型媒体(互联网、微信、微博等)迅速崛起。而当今新媒体的触角似乎是无处不在,正悄然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其负面的影响我们也不容忽视,“炒作”、“噱头”、“捕风捉影”、“夸夸其谈”等词汇也似乎成为了对那些缺乏社会道义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消极的社会评价。在预防犯罪方面,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不仅起不到预防的作用,还可能会促进犯罪的传播。微信、微博、客户端在争先报道犯罪案件时的不假思索,对犯罪细节的过分报道,开辟了有心之人犯罪的一条捷径。

  新媒体对犯罪的预防作用

  新媒体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思想价值的指引者,在预防犯罪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媒体报道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犯罪进行预防:

  1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大众行为

  实践中,很多人由于不知法而犯法。然而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一句不知法就不受惩罚,犯了法就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宣传法律,让大众知道法律规定了什么是预防犯罪的前提。大众了解了法律,才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的,在价值判断上有了一个标杆,行为才 ……此处隐藏3174个字……3建立审查监管制度

  对于那些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信息,必须严格把关,层层控制。媒体内部可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可能引起犯罪模仿的信息严格筛选,控制数量。现代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暴力、色情、犯罪信息泛滥。尤其是在互联网,没有严格的审查控制制度,各种负面信息随处可见。建立了网络审查制度。对网络信息进行24小时跟踪、监控和分析,并成立了“网上巡警”调查机构。为网络安全打造了一个网络过滤器。黑名单包含“不适合儿童”和“违法内容”两种信息,为的是屏蔽一切政府认为有争议的或有损国家安全的网页。针对我国互联网现状,建立严格的网络审查制度迫在眉睫。

  当今世界微博、微信、客户端已经深深地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要求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加强加对网络犯罪、网络谣言、虚拟财产、信息安全、涉检舆情和报道犯罪、暴力事件的监管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不留死角还百姓一个干干净净的虚拟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接受着新的挑战,政府及司法机关也在其中。在科技革命带来的问题面前,我们不能仅仅以“堵”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更多地是应该以“导”的方式来引导社会舆论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最终达到预防、减少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以“导”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就要求政府及司法机关各部门尽可能地占领社会舆论制高点,以互联网+的方式切入到社会舆论中,用海量正能量的舆论来稀释负面的舆论,在社会大舆论背景下造就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新媒体从业者的积极参与,才能集中力量,达到引导舆论的最终目的。

《新媒体与犯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