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听说太原市严查非法营运,今日又闻西安出租“罢工”,一时间朋友圈里热闹起来,持不同观点的朋友们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更有不少朋友对出租车以往的种种劣行予以抨击。忍不住我也想从社会学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拙见。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是必然的结果,可以让所有人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得更优秀,而社会成员对自己行业之外的需求,专业化服务成为一种最佳的解决途径。比如生病了要去正规医院,进的饭店要有相应食品资质,打官司要寻求律师的帮助,等等,出行则当然要乘坐营运的出租车或公共交通。道理虽是如此,可事实上很多人都在使用嘀嘀等软件打车,朋友也为我叫过几次,的确既便宜又方便。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
很多人觉得嘀嘀打车是大家得了实惠,我不这样认为。认真试想一下,假想出租车行业就此消失,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出租车的确有拒载、不打表、拼客等劣行出现,但这必竟是部分人,一方面是监管无效,另一方面也源于运营环境的.窘态。反过来说,非运营的车辆,在脱离监管的情况下,怎样保证每个司机的素质水平和安全保障,即使是小概率的侵权事件,对乘客群体的利益损害也是巨大的。无序竞争最终损坏的乘客的利益。
经常听出租车司机师傅讲现在跑车难赚钱,那么嘀嘀之类的车是赔本赚吆喝?肯定不是。出租车价钱贵的问题牵扯利益的分配,这要从目前的出租车管理体系寻找不正常的利益分配存在的原因。如今的状况,倒逼着管理部门要改革管理体制。
出租车“罢工”只是现象,其本质是这个行业如何生存。自由竞争不等于无序竞争,不能是脱离有效监管的竞争,也不能是人为垄断行业准入许可,比如一个劳动者想自己买车营运,只要车辆合乎规范,司机达到要求,经过一定的培训,便应该可以纳入到这个行业中来,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自己优良的服务,来获得保障自己生活水平的相应酬劳,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一个价格适当、监管有序的专业化出租车行业,必然可以期待它为我们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
互联网+是个很热的概念,严格说它只是一个工具,如嘀嘀之类的软件,也只是工具,且勿本末倒置,当没有任何资质的黑作坊食品通过网络进入我们口中时,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个规范的运营市场里,完全可以利用相似的软件覆盖营运车辆,既提高了效率,也为所有乘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人类社会是个契约社会,今天我们为了私利而违约,明天它必会报复。从宏观的角度看,有时看似在维护与自己毫不相干人的利益,其实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任何一项社会政策,它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则不能变,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谋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迫不得已时,也必须给被牺牲者相应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