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王桂香,从朱秀兰在县城大街垃圾箱跟前捡到女娃时,就大约可以推测这个女娃的亲妈就在县城附近居住。事实上,前一部分我已介绍了,她是在县城开门面的,跟她男人一起做水暖器材生意。当时,身患重病,医药费花了不少钱。后来,门面开得不错,生意也挺红火的。遗弃了女娃,生了个男孩,现在都已十六岁了,在县第一中学上高二。她后来派人私下打听抱养她的骨肉的那位老人,她也经常在附近联系着。因而朱秀兰家附近的邻居一听到有人打听娟娟的事,十有八九便猜到是她亲妈派来的。至于她亲妈是什么样子的,邻人谁也不曾见过。女人似乎总带有这样一种善良的负罪感,尤其是做母亲的人,当一生中做错一件事之后,好像对这个世界就有种愧疚、负罪,总是想方设法做出些行动,减轻自己的负罪感,至少王桂香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但不管怎么说,她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她还有她的另一个孩子,带好这个孩子,完全可以不顾娟娟,不用苦苦追寻;但她不这么想,同时又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万一到头来娟娟还是不肯认,那也就只能就此作罢,她不会勉强娟娟非认不可的。
有时,邻人也会打诨道:“娟娟,你亲妈来寻你了,你认不认她?”她甩一下头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死活都不会认的!”她其实还是很有感恩之心的,她不会嫌贫爱富,不会就此抛下这个养育她多年的老人。虽说朱秀兰跟她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在她心中奶奶就是她最近的亲人,这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不容改变的。朱秀兰现已步入风烛残年,膝下无儿无女,唯有这个拾荒拾来的孙女,相伴到老,同甘共苦,老人心里最清楚,娟娟也很清楚。对于娟娟来说,现在不是相认不相认的问题,而是凭什 ……此处隐藏1078个字……下亲身体验看戏,看不懂戏的'人还是很吃力的,问题就在于他可能听不懂唱戏演员在唱什么,只知在唱,在喊,特别是扮演包公角色的人,戴着又长又浓又密的胡须,唱得很费劲。对于初次听戏的人基本就没听懂他唱一句,加上敲梆子、敲锣,乐器的掺杂声,那真叫唱念做打,百味人生。观众们往往是一笑而过,不知道唱了些什么。现在好的是,在戏台两边放有立起出字幕的电子设备,与演员唱词同步,有助于观众理解戏曲情节,无疑对年轻不懂戏曲的人是件好事。
《清风亭》这部戏曲讲的是一个员外家遗弃孩子,抛在清风亭中,被卖豆腐的无儿无女的六十岁老叟捡了回去,取名叫张继保;老叟将孩子抚养长大后,原先员外家孩子的亲生母派人找到亲生子继保后,继保嫌贫爱富,抛下养父不顾,又被骗回到了员外家,并考取功名中状元;但由于忤逆不孝,不认自己卖豆腐的养父,上天发怒,继保被雷击死在了清风亭,戏曲到此就结束了。此时已到了晚上十二点多了。这部戏曲很有教育意义,其场景、其戏词、其动作都很逼真传神,一下子吸引了她,打动了她的心。她当时看得有些出神,暗自落泪了,将剧中的情景想得跟真的一样,一起来看戏的那几个便笑着问:“娟娟,好好地怎么哭起来啦?这部戏也是教育人的,你还当真了,把你看得难过的。”其不知,娟娟看到这部戏曲后,就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不免有同样的悲伤。剧中那个中状元的继保被雷击的场景,在声情并茂的舞台效果衬托渲染下,给娟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似乎找到并确认了这样一种答案:王桂香绝对不能认作我的亲妈,朱秀兰就是我唯一的亲人。毋庸置疑,一个人当他在山重水复的困顿中久久不能自拔时,突然看到眼前有一朵鲜花,或许心中的症结由此而打开,前进道路上的勇气都会倍增;这不是所谓的“望梅止渴”,而是说明他在经过困难后,逐渐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