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7、“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8、“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一样,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0、“ ……此处隐藏4843个字……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7、凡人心险于山川”
1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经典语录
139、“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14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141、治大国,若烹小鲜。
14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4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4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4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47、“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148、“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1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